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株洲市行政学院2004年科研课题
教学科研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为适应党校达标升级以后对党校科研工作的新要求,贯彻市委对党校工作的新指示,落实校委狠抓教学科研的新思路,我校科研工作必须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科研处在征求各教研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党校、行政学院2004科研课题目标,以指导全校(院)明年的科研工作,望各教研人员认真阅读,围绕指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一、重点课题
(一)株洲老工业基础改造问题研究(综合)
1、基于老工业基地基础上的株洲经济发展战略;
2、株洲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3、株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
4、株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园区建设研究;
5、株洲工业主导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6、经济全球化与株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7、走出去战略与株洲本土经济国际化对策研究;
8、进一步深化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9、株洲市企业管理的经验及创新研究;
10、株洲市企业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加快株洲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综合)
1、经营城市与城市化进程;
2、株洲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3、城镇化进程中的株洲劳动力市场建设研究;
4、加快实施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株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6、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7、株洲城市“双百”进程综合问题研究。
(三)大力发展株洲非公有制经济问题研究(综合)
1、株洲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2、株洲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株洲民营家族企业成长的障碍与对策;
4、株洲民营企业机制、技术创新障碍与对策;
5、株洲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心理状况调查与研究;
6、株洲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特殊规律研究、长效机制研究、成本与收益研究、内推力与外推力研究、党组织与业主关系研究、制度预期及其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负责人的基本条件及其产业方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途径与方式等子课题)
7、民营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8、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作用研究;
(四)炎帝文化的综合研究
(五)李立三生平研究(或株洲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六)领导方法与艺术研究
(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导论
二、推荐课题
(一)基础理论类
1、“三个代表”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2、全面建设株洲小康社会若干战略性问题研究;
3、神农炎帝文化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4、株洲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6、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建设诚信社会;
7、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8、再就业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9、株洲人口结构变迁与教育资源整合;
10、株洲新社会阶层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11、株洲区域创新体系的软环境研究;
12、株洲市近20年科技创新政策与科技规划的研究;
13、株洲市科技创新方向与策略框架研究。
(二)党建类
1、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的非政权化定位及其职能作用的实现;
2、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3、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研究;
4、民主的氛围与党内民主的进步;
5、关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调查与思考;
6、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株洲市社区党建工作;
7、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株洲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8、株洲市新的社会阶层党建工作研究;
9、有效运用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资源;
10、在改制中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11、株洲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2、株洲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研究;
13、株洲农村党员远程网络教育推广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三)经济类
1、株洲经济发展史研究;
2、株洲农业“三化”问题研究;
3、株洲农村保险及其支撑体系;
4、风险资本在株洲经济发展中的动作模式;
5、株洲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6、发展经济,壮大财政收入问题研究;
7、扩大招商引资与优化环境关系研究;
8、加快推进株洲县域工业化进程研究;
9、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土地经营问题研究;
10、株洲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对策研究;
12、株洲市投资方向比较研究;
13、株洲市行政事业单位集中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4、株洲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5、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三化”进程;
16、重视扶贫开发,帮助农民增收;
17、加快推进株洲文化产业问题研究;
18、株洲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分析;
19、株洲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如何履行所有者权利路径研究;
20、株洲市吸引外资的经验教训及对策;
21、株洲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
22、株洲市投资环境监测评价及优化研究。
(四)管理类
1、株洲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与分析;
2、株洲市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
3、株洲市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4、株洲市企业组织结构研究;
5、株洲市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株洲市企业管理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研究;
7、株洲市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8、高新区重点项目、工程投入产出进展速度研究;
(五)政法类
1、民营企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农村土地问题法律制度研究;
3、市场秩序法律的完善对策;
4、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5、市场中介组织法律制度研究;
6、湖南农民法律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7、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六)行政管理类
1、株洲市电子政务运用模式研究;
2、地方产业集团或集群形成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3、从当前信访事件增多,看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
4、对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5、如何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6、堤防维护与管理有关的思考;
7、株洲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8、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市、区两级管理权限;
9、建立以社区管理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模式;
10、株洲市电子政务运用模式研究;
11、湖南省地市级党校网络办公自动化应用与调查研究;
12、突出产业支撑,搞好产业规划和项目库建设;
13、党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4、党校函授教育规律及管理问题研究;
15、党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问题研究;
16、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党校发展思路;
17、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科 研 处
200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