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熠熠生辉古老的博峪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曾经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到头挣两三万元。现在在家赚钱,一年下来轻松挣十几万元。”博峪村乡民高吉庆说。看到他丰满昂扬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他曾经是因学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高吉庆凭借精准扶贫方针贷款5万元,凑钱开办了一家农藏家乐,没想到第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4年来,高吉庆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扩展了农藏家乐的经营规模。

  

  近年来,高吉庆地点的博峪村以乡村旅行为首位工业,杰出党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旅行+服务业”模式。到目前,博峪村开办农藏家乐75家,2019年旅行业收入56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

  

  环境整治,建造绿色博峪沿G316国道进入卓尼县,干净的路途提示游客已进入“全域旅行无废物示范区”。“十三五”期间,甘南州完成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废物”的方针。

  

  2016年以来,博峪村凭借“生态文明小康村”建造的春风,对全村住宅进行面貌改造,并硬化村内巷道,装置地下管网,改造动力电,架设网络,新建停车场、文明广场……根底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面子”好看了,“里子”也要改造。木耳镇镇长陈继荣介绍,博峪村展开“七改”工程,即改厕、改厨、改院、改房、改圈、改炕、改人。

  

  “咱们把‘改人’放在第一位,假如人的思想观念改不过来,其他六改都难以推动。”陈继荣说。

  

  生态文明建造并非一日之功。老支书王永顺回忆,20世纪90年代,乡民主要靠砍木获得收入。天然林维护工程出台后,乡民主要靠传统的农牧业保持生计,收入增长缓慢。

  

  脱贫致富,离不开工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造,为博峪村展开旅行业奠定了根底。经过多年努力,生态环保理念已家喻户晓。每天早晨8点,乡民会自发地打扫房前屋后。走在博峪村的街道上,石板路面纤尘不染,路旁边的花草盆栽散发出温馨的生活气息,古朴的藏式院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老的博峪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展开旅行,博峪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博峪村距离卓尼县城仅5公里,依山傍水,森林茂盛。博峪村北有洮河缓缓流动,村东南有国家4A级旅行景区大峪沟,土司衙门遗址坐落村内,汉藏民族聚居形成了独具特征的民俗风情。

  

  工业展开思路有了,如何激起大众的内生动力成为新问题。

  

  木耳镇副镇长、博峪村包村负责人方斌说:“开办农藏家乐至少要出资七八万元,虽然部分大众拿得出钱,但考虑到危险,他们的情绪犹疑不定。”

  

  王永顺家门口贴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党员家庭户,王永顺,许诺:带领大众脱贫致富。

  

  王永顺是村里第一批开办农藏家乐的人,第一年的经营收入就超过50万元。

  

  “党员有必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斌介绍,木耳镇党支部带领党员到陕西袁家村、青海循化县等乡村旅行展开较为成熟的村落观摩学习。“调查后,党员的思想改变特别大。2017年,博峪村开了8家农藏家乐。这8户党员示范户就是咱们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一炮打响后,原本犹疑的大众初步自动去党员示范户家里参观学习,家家户户初步翻修房屋,为开办农藏家乐做准备。

  

  2018年,博峪村农藏家乐协会成立。协会对农藏家乐的饭菜质量、价格、环境卫生、从业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并设置“红黑榜”、展开星级评定,鼓励乡民提高服务质量。

  

  到目前,博峪行政村193户乡民,共开办农藏家乐75家,特别是其下辖的自然村力赛村,全村57户乡民,开办农藏家乐48家。本年受疫情影响,4月份农藏家乐恢复运营以来,博峪村旅行业收入4800万元,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完善旅行工业链大盘鸡、鹿角菜、腊肉炒蘑菇……地道农家菜吸引着来自卓尼本地和周边市县的游客。

  

  方斌说:“咱们的方针不仅是让游客吃好,还要让游客在这里玩得开心、住得适意。”

  

  开办农藏家乐,只是博峪村展开旅行工业的初步。

  

  走进力赛村的田园综合体,虽然深秋的花海已经凋谢,可是不难想象夏季花朵盛开、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

  

  为了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农人增收的渠道多起来,2019年,力赛村村团体流通130亩土地打造了集参观、采摘、经济作物栽培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去年田园综合体承包给第三方公司,从7月初运营到年末,为村团体增加收入16万元。本年改由村里的几位致富带头人运营,完成了自己‘当家做主’。”方斌介绍。

  

  此外,占地1200平方米的藏式特征苫子房博峪庄园、隐藏在森林中的休假酒店格尔康……这些已投入运营的村团体经济项目正在让博峪村的旅行工业链日臻完善。

  

  文明是旅行的魂灵。如今,博峪村深化挖掘前史文明,打出了更嘹亮的口号——“百年土司府,回见新博峪”。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途经卓尼土司辖区时,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两次为红军开仓放粮,为革新作出了不行忽视的奉献。卓尼土司衙门旧址,就在博峪村。现在,赤色土司纪念馆已在旧址重建。

  

  “下一步,咱们期望凭借土司前史,为乡村旅行注入文明内涵,把‘赤色圣地、绿色博峪’的品牌打得更嘹亮、传播得更远。”方斌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