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重庆市扶贫办副主任张倵瑃29日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坚持贫困地区大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处理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相结合,推进各类商场主体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时间安稳的产销关系,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到现在,重庆33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区县共出售扶贫产品超过42.95亿元。
除了构建全过程指挥调度系统,重庆还构建了全覆盖激励动员系统,经过出台主体培养、商场改造、产品确定、仓储物流等奖补方针,支持扶贫产品进食堂、进工会、进家庭,推进消费扶贫由爱心倡导向有效激励转变。
在创新消费模式方面,重庆落地一批消费扶贫专柜、打造了一批消费扶贫专馆并开设了一批消费扶贫专区。
数据显示,重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展开智能专柜试点,引入中科锐星等4家企业参加,已签约消费扶贫专柜8450台、投进1341台,2020全年拟投进1.1万台;围绕“一中心多馆”布局,重庆已建成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1个,企业馆、当地馆46个,累计出售扶贫产品2亿元。已建成的重庆市消费扶贫线上专馆,入驻商家1072家,上架产品7522款,注册用户182.5万人、出售额达8374.8万元;此外,现在重庆已设线上线下消费扶贫专区237个、出售额1.6亿元,2020全年拟开设专区300个以上。
张倵瑃说,为提高扶贫质量及效果,重庆市还展开了主体培养、产品确定、展销对接、扶贫产品监管、专题培训“五大行动”。
现在,重庆精准确定、动态管理市级扶贫龙头企业998家;累计确定扶贫产品8025个、供货商2607家,价值总量19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9.4万人;举行各类消费扶贫月活动80余场次,特别是在广东举行重庆秀山·中国农行广东分行消费扶贫对接活动,广东农行准备在秀山联建10个供应链基地,将带动1.8万贫困人口增收。